桃園復興鄉部落體驗,上山下溪的漁獵狩獵行以及品嘗泰雅風味餐
今年九月底時參加了「中小企業地方產業服務團計畫」的原鄉部落體驗,
這才有機會讓霸子我生平第一次踏入了桃園復興鄉,
除了看到山中美麗景致之外,也體驗到了泰雅族原民朋友們的漁獵狩獵文化。
▼雲霞谷
當天一早從台北火車站出發,到了桃園復興鄉差不多是10點左右,
第一站來到了雲霞谷首先就是先了解泰雅族人的漁獵方式,
為了方便待會下水大夥換了短褲及拖鞋,走過紅色的鐵橋,
從鐵橋上就可看到溪谷裡清澈碧綠的溪水流動著。
▼渡過鐵橋
▼碧綠色的溪水
當天替我們一行人解說的是當地泰雅族的王耆老,
敘述著這條溪流是南勢溪的支流,這區算是當地規劃的露營區,
很適合做為漁獵示範的場地,介紹完環境之後緊接著就是介紹相關的漁獵器具。
▼王耆老
首先示範的就是傳統的捕魚工具「魚荃」~
使用竹子編織而成,形狀類似封閉式的漏斗,目的就是讓魚兒進得去出不來,
將其安置在溪流石縫之間,靜等魚兒乖乖上門即可捕獲。
▼魚荃
接著示範使用底部透明玻璃的木箱搭配手上的捕魚網進行撈捕的方式,
這種需要耐心的等候與快狠準的撈魚技巧,一隻手拿著網子,
另一隻手拿著木盒透過玻璃找尋溪中的魚,看著原民勇士很快地就撈到魚,
沒用這種方式捕魚過的我們可是相對的笨拙許多。
▼撈魚中
▼使用底部透明木盒裝魚兒
另外一種也是很需要技巧的就是「魚叉」捕魚,
這個我們平常可能在電視上很多原野求生節目時會看到,
不過實際上看到又是不同的感受了!
▼蛙鏡與魚叉
看見原民勇士戴上蛙鏡潛入溪中找尋魚兒蹤跡,快速的使用魚叉射入水中,
沒一會兒的功夫就看到一隻活生生的魚已經在魚叉上,太厲害了!
▼使用魚叉捕魚
另外還有一種「八卦網」捕魚,這種很適合遇到一群魚兒群聚的時候,
把網子甩出,迅速的收網,雖然當天沒有大群聚的魚,
不過這樣的方式也有幾隻魚兒被網到,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八卦網捕魚
當天我們下水捕魚幾乎都是勇士們捕到的,
平常沒下水捕魚的其餘眾人大多是體驗捕魚器具跟玩水比較多。
不過這樣的漁獵過程是蠻不錯的,透過事前一小時的解說,
之後剩餘兩小時的自身捕魚體驗,多少能夠體會到想補條魚不是那麼容易的。
▼當天的收穫
▼竹屋
上岸之後來到了復興鄉觀光導覽協會所搭建的竹屋處,
竹子在這邊其是是非常廣泛的被運用,除了剛剛看到的捕魚器具之外,
像是竹屋也都是使用這邊的竹子,所以可以觀察到一些特有的工法與設計,
像是竹屋的屋簷透過竹子上下兩排的置放可以有防雨水的效果。
▼竹屋的屋簷有巧思
▼桂竹製成箭
比如說用竹子去製成的弓箭,像是箭的部分是所使用的是桂竹,
要讓桂竹曬乾取直定型需要花上十來天,
弓的部分則是刺竹去製成,其拉弓弦甚至需要25磅的力道才能拉的動。
▼刺竹製成的弓
▼耆老示範射箭技巧
現場還有擺放幾個依照原比例大小的狩獵小模型,
透過耆老的解說狩獵器具是如何設計,該如何擺放在正確的路徑上,
當獵物走到陷阱時就會上鉤,這點也真的是很佩服原民們的智慧。
▼狩獵陷阱模型
▼刺蔥茶水
中午時分,我們一行人就在這竹屋處享用泰雅風味餐,
用著竹筒杯裝著的是刺蔥茶,喝起來是淡雅的口味,有點像七葉膽茶水。
▼糖醋魚、綠竹筍、刺蔥五味醬豆腐、地芋濃情
泰雅族的風味餐雖然是簡單幾樣菜,但是有些食材跟調味料就會有不同的味道,
刺蔥五味醬的嫩豆腐,以刺蔥獨特香氣入五味醬有點像是香椿味道;
地芋濃情則是地瓜與芋頭泥混合製成的地瓜球。
▼刺蔥刈包配山豬肉
平常吃的刈包來到原鄉搖身一變,變得很有原鄉風味,
刈包加入了刺蔥,多添了一股辛香料的氣味;
豬肉用的是山豬肉,山豬肉相對的韌度十足,咀嚼時特別有咬勁。
▼A菜、馬告南瓜排骨、香蕉糕及刺蔥木瓜雞湯
馬告就是原民常會使用的胡椒,所以也是常會入菜的調味料,
馬告南瓜排骨則有點像咖哩排骨的味道;
香蕉糕則是以香蕉加進糯米再用芭蕉葉捲起,吃的時候蕉味濃郁,
最後的刺蔥木瓜雞湯,是原民自種的木瓜燉雞湯再加入刺蔥,雞肉嫩口好吃。
▼泰雅風味餐
泰雅風味餐口味上可能有針對一般大眾能接受的方式料理也說不定,
有點結合了台式風貌,亦保留著一些原民烹調的精隨。
飽餐一頓之後,一行人驅車前往下個目的地「嘎色鬧部落」~
▼嘎色鬧產業發展協會
位於桃園復興鄉羅馬公路上的「嘎色鬧部落」是奎輝村內的一個泰雅族部落,
部落內有著豐富的生態,他們運用了這裡的天然資源去維繫與營生,
在他們的部落的發展協會這邊可以看到他們編織的竹簍,
另外還有用編織機做成五顏六色的圖騰。
▼編織機
▼色彩繽紛的圖案
接下來我們就搭著他們嘎色鬧的貨車前往生態步道,
路上大多是小條的產業道路,所以搭著他們戲稱的法拉利前往目的地,
大約十多分鐘的路程就會來到生態步道的入口處
▼搭上貨車
▼進入前的表示
當我們要進入步道前,要先做個表示,
拔下枝葉後將樹葉那端指向進入的區域,意思就是告知族人們我們入山了,
等到我們一行人出來之後則反方向擺放告訴族人們要離開下山了。
▼生態步道
▼全長約2.5公里
整條步道大約2.5公里,保有著自然生態的步道,裡面有著豐富的生態植物,
另外還有他們搭設的狩獵區域,繞完一圈大概是一個半小時左右,
不過步道是沿著山路所搭設,自然比較濕滑崎嶇點,
使用著他們提供的木拐可以方便行走。(另外園區內蚊子較多建議塗抹防蚊液)
▼魚藤
▼筆筒樹及薯榔
步道內有許多原民朋友們賴以維生的一些植物,
像是食茱萸就是之前用餐的刺蔥更為高大的狀態;
魚藤則是運用其汁液有麻痺的效果,將汁液放一些在溪中暫時麻痺魚兒;
筆筒樹則是拿來做成筆筒;薯榔鮮艷的顏色可以用來染色作用。
這些表達了泰雅族是非常懂得運用天然資源的民族,詮釋靠山吃飯十分到位。
▼陷阱
途中也看到不少陷阱的架設,像是用來捕捉猴子的木牢,
或是捕捉山豬的挖洞陷阱。之前看到的都是小模型比例,
在這邊則是看到真正原比例大小的尺寸。
▼捕捉候鳥
利用這些動物們的習性,在他們時常經過的路線,也就是所謂的獸徑。
架設這些陷阱,然後某些陷阱的下方擺放些果實或是他們愛吃的食物,
這些都是原民們一代代所傳下來的智慧結晶,非常善用附近周遭的一切資源。
▼抓老鼠
▼原始鞦韆
還有設置原始的盪鞦韆,跨坐在木頭上,兩腿打直併攏用力一蹬,
來訪的遊人們一定要體驗一下這種擺盪在樹林之間的樂趣。
▼鞦韆體驗
▼體驗農場
離開了生態步道,一行人來到了原民他們口中的開心農場,
這片農田是採用有機耕種的方式,使用自然農法不使用化學肥料,
民國100年的時候有經過認證的一片農地,
適合平常都市生活過慣的人們假日時來這邊體驗一日農夫的樂趣。
(自己採集蔬菜煮來吃肯定是特別的好吃)
▼自然種植
▼獨妙的工法
這片農場也有設置給人參觀的竹屋,如之前的一樣裡裡外外全都是用竹子搭建,
像是用來綁置固定的細繩也是竹子,架空設計使得整體很通風,
柱子下方設計成圓型突出,目的就是為了防範鼠輩橫行。(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竹屋設計上的玄機
▼塔那咖啡
離開了「嘎色鬧部落」繼續行駛在羅馬公路上來到了靠近新竹關西的區域,
這邊也算接近羅馬公路的終點,此行最終目的地「塔那咖啡」正等著我們造訪。
▼小木屋的裝潢
座落在羅馬公路上的「塔那咖啡」其實已經在這經營了八年之久,
往來在這條公路上的車友們時常在這邊駐留稍作休憩,
停下腳步在這裡喝個下午茶,欣賞一下這邊風光明媚的景色。
▼老闆娘是泰雅族人
老闆娘本身就是泰雅族人跟先生及家人們一同在這邊經營這家山中咖啡館,
除了咖啡館本身,底下那片五月桃果園也是他們自家的,
可惜我們造訪的季節不對,不然就可以喝到他們家特有的蜜桃冰沙。
▼冰摩卡及冰焦糖瑪奇朵
店內提供的主要是簡餐、小火鍋、輕食、炸物小點以及咖啡等飲料。
炸香菇的部分是使用段木香菇,大朵香菇吃起來香甜可口;
地瓜薯條是沾著梅粉吃還有少見的紫色地瓜,吃起來又鬆又甜的。
▼炸物小點
他們的咖啡牛奶比例較多,咖啡則是中深培為主的韻味,
鬆餅外皮很酥有蛋香氣,地瓜鬆餅口味裡面有包著地瓜,是他們的一大特色。
▼奶油鬆餅
▼地瓜鬆餅
我們一行人在「塔那咖啡」待到傍晚五點多天色漸暗時才離去,
這邊的景色怡人,餐點也不差所以才能經營的這麼長久,
明年他們有打算規劃成為觀光花圃的型態,可以讓我們好好的期待一下。
(據說2~3月是開櫻花,4~5月則是螢火蟲飛舞的季節)
▼來露營吧
這天桃園復興鄉的部落一日遊可以說是上山下溪都體驗到了,
雖然很考驗體力,但是還是很高興能夠參與這次的行程,
讓霸子我多認識了一個的美好的部落生態,
很值得推薦給有興趣體驗部落旅遊的朋友們!!
(相關包套行程及深度旅遊規畫可以直接聯絡協會取得詳細資料)
◎景點資訊
「桃園縣復興鄉觀光導覽協會」
電話:03-3821389
地址:桃園縣復興鄉羅浮村5鄰112-6號
「桃園縣原住民嘎色鬧產業發展協會」
電話:03-3821048
地址:桃園縣復興鄉奎輝村嘎色鬧8號
「塔那咖啡」
電話:03-3821945
地址:桃園縣復興鄉長興村9鄰33-9號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